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严格要求下,CEMS(烟气在线监测系统)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。然而,近40%的数据异常竟源于监测点位布置不当。本文为您梳理六个常见误区,助您精准布点。

误区1:直管段不足在弯头、变径处安装监测点,会导致气流紊乱,数据失真。 正确做法:遵循“前4后2”原则,即监测点上游需有4倍管径、下游需有2倍管径的直管段,这是确保数据准确性的物理基础。
误区2:忽视粉尘干扰高粉尘环境(如烧结机头)下,测点易被堵塞。 解决方案:优先选择竖管段,并确保配备有效的压缩空气反吹系统。
误区3:温度影响考虑不周在高温区域(如轧钢加热炉,温度>300℃)采样,会导致样品组分变化。 改进方案:采用全程伴热采样,确保样品温度维持在露点以上,防止冷凝损失。
误区4:忽视维护空间将探头安装在狭窄、无安全护栏的位置,会给日常维护和校准带来巨大困难与安全风险。 设计建议:预留不少于1.5m×1.5m的操作空间,并设置合规的安全护栏。
误区5:单点监测混合烟气对成分复杂的混合烟气(如烧结机头烟气)仅设置单一监测点。 优化策略:应在脱硫塔前后分别布点,对应监测原烟气和净烟气,精准评估治理效果。
误区6:忽视点位高度合规性采样点高度若不符合《HJ75-202X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》要求,监测平台需距地面≥20米。
总结科学布点是获取真实排放数据的技术基石。通过避开上述六大常见误区,企业不仅能有效降低设备异常率,更能为应对2025年更严苛的环保法规打下坚实基础。建议结合CFD流体模拟与新技术标准进行点位优化,让每个监测点都成为环保达标的可靠“哨兵”。